嘉宾分享

ProtoPie 在头部手机厂商的原型实践

深入了解如何运用 ProtoPie 的组件系统、变量功能和硬件集成,高效打造高保真原型。

Tim Weydert, Content Writer

October 1, 2025

ProtoPie 在头部手机厂商的原型实践
在近期举办的专业研讨会中,头部手机厂商设计师向宇实深入分享了如何将 ProtoPie 无缝整合到设计工作流程中,以提升团队效率并打造功能强大的交互式原型。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从概念构思到最终交付的完整流程,包括智能原型构建技巧以及创新的硬件集成应用

将ProtoPie融入完整设计流程

ProtoPie的价值远不止于构建高保真界面原型,它能够为整个产品设计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支持。
Oppo CN 1
前期阶段:概念验证
在正式启动设计工作前,可利用 ProtoPie 快速搭建低保真度或中等保真度的概念模型,验证设计思路的技术可行性。这一前置验证步骤能够有效避免后期资源浪费,确保项目方向的正确性。
设计阶段:设计验证
当概念方案获得验证后,将静态设计稿转化为高保真交互原型。这不仅有利于团队内部的设计评审和协作,更有利益展现清晰完整的交互逻辑和视觉效果。同时,高保真原型也是向项目相关方展示设计成果、获取决策层认可的重要工具。
验证阶段:可用性测试
基于最终设计方案制作精细化的高保真原型,用于开展用户可用性测试。通过真实用户反馈来验证新功能的有效性,并在正式开发前完成设计优化。测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交互一致性用户体验连贯性以及界面易用性等核心指标,确保最终产品符合用户期望。

构建标准化、高效率的原型体系

为实现快速原型制作并确保设计规范的统一性,向宇实设计师建议了采用系统化的组件构建方法。

原型制作前的系统准备

开始新项目前,执行以下三个标准化步骤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30%以上:
Oppo CN 2
  1. 清晰规范的图层命名:建立清晰、标准的图层命名标准和规则,可确保在 ProtoPie 中创建交互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元素。
  2. 模块化资源管理:对设计文件进行合理分层,并预先导出常用设计元素 (如图标库) 为图片。使用 Figma Auto Layout 功能时,导入后需清理不必要的容器层级,保持 ProtoPie 工作区的整洁性。
  3. 高频组件识别:识别项目中的核心复用组件,为后续的原子组件的封装做好准备。这一步骤有助于保证设计系统的一致性,提升协作效率。

组建封装与复用策略

通过组件封装技术创建可复用的设计模块,避免重复劳动,构建统一的设计体系。
Oppo CN 3
基础组建的封装
从基础交互组件入手,如方向性滑块组件。明确定义组件的交互行为、动效表现以及数据输出规范。通过设置可配置参数提高组件的复用灵活性。
组件实例的封装
在原子组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封装,创建组件实例。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同类型组件的批量管理,例如筛选卡片组合。通过为每个实例分配唯一标识符,实现单选逻辑的自动化控制。
功能组的维护
将多个相关组件实例整合为功能模块组,简化主场景的复杂度,便于项目维护。例如,新增筛选条件时只需在对应模块中添加即可。
Oppo CN 4
组件间的数据流转可通过发布 (Send)接收 (Receive) 机制实现,支持组件与主场景间的灵活交互。

变量驱动与硬件生态集成

向宇实设计师通过智能羽毛球计分系统的实际案例,展示了 ProtoPie 在变量处理和硬件集成方面的强大能力。
Oppo CN 5
变量系统应用:建立分数追踪变量 (如 score_greenscore_blue),通过手势操作(上滑动作) 实现分数的动态更新。
算法逻辑实现:运用取模运算 % 2 判断分数奇偶性。当分数除以2的余数为1时表示奇数,余数为 0 表示偶数。基于此逻辑自动调整界面中的选手位置显示。
条件判断机制:设置获胜条件判断,例如:当某选手得分超过 21分 且领先对手至少 2分 时判定获胜。
硬件生态整合:通过辅助功能蓝牙按钮与移动设备连接,自定义按钮操作 (如单击加分),实现无需手动操作屏幕的智能计分功能。
这一创新实践充分证明了 ProtoPie 在创造实际应用产品方面的巨大潜力,且整个过程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就能轻松实现。

开启设计流程数字化转型之旅

通过向宇实设计师的完整实践分享,我们看到了交互原型如何重塑团队协作模式。从概念验证到硬件集成,ProtoPie 为设计团队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立即行动,开启变革!
深入了解ProtoPie如何助力您的团队:
  • 打造精准的高保真原型
  • 构建标准化设计流程
  • 实现硬件生态集成
  • 彻底消除项目沟通壁垒
加入全球数百家领先企业,运用ProtoPie加速产品创新进程。
点击查看完整的线上分享会